左權:血鑄太行的民族英雄
這是左權像(資料照片) 新華社發
湖南省醴陵市烈士陵園內,左權將軍紀念碑高高聳立,格外莊嚴肅穆,前來緬懷左權將軍的社會各界人士絡繹不絕。
1905年,左權出生在湖南省醴陵縣(今醴陵市)的一個農民家庭,1924年入黃埔軍校一期學習,192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后在黃埔軍校教導團任排長、連長,參加了討伐陳炯明的兩次東征。1925年12月赴蘇聯學習,先在莫斯科中山大學學習,后轉入伏龍芝軍事學院深造,1930年回國后到中央蘇區工作。
1934年10月,左權參加長征,參與了指揮強渡大渡河、攻打臘子口等戰斗。1936年,左權擔任紅一軍團代理軍團長,率部西征并參與指揮山城堡戰役。
抗日戰爭爆發后,他擔任八路軍副參謀長、八路軍前方總部參謀長,后兼任八路軍第二總隊司令員,協助朱德、彭德懷指揮八路軍開赴華北抗日前線,粉碎日偽軍“掃蕩”,取得了百團大戰、黃崖洞保衛戰等戰役的勝利,威震敵后。
1937年8月,左權隨朱德、彭德懷率部東渡黃河,挺進華北,開辟抗日根據地。隨后幾年,一直任八路軍前方總部參謀長。
擔任過左權警衛員的陳利財這樣回憶左權繁忙而緊張的戰斗生活,“他每天工作在16個小時以上……有時,我們走進他住房給他倒上一杯開水,他都沒有發覺。我們經常見他由于熬夜而累得兩眼通紅?!?/span>
1939年春天起,為提高部隊的軍政素質,左權先后3次協助八路軍總部進行整軍。他還組織總部巡視團到冀南、冀魯豫等根據地,幫助部隊開辦短期集訓班,傳播和交流經驗,培養干部。
左權“不但謀兵,而且謀糧”。1940年冬,八路軍首次召開了后勤工作會議,會上左權作了題為《論我軍的后勤建設》的報告。他親手在山西黎城縣創建了黃崖洞槍炮廠,這是太行山區最大的兵工廠,不但生產“太行造”步槍,還生產炮彈和擲彈筒。朱德說他是“大事不悸,小事不忽”。
繁忙的工作之外,左權堅持學習鉆研軍事教材、研究中日戰爭的特點和規律等。他將自己親身經歷的每一場戰役寫出總結經驗,撰寫了《論堅持華北抗戰》《埋伏戰術》《襲擊戰術》《戰術問題》《論軍事思想的原理》等40多篇文章,被作為部隊訓練的教材。左權為創建并鞏固華北抗日根據地,發展壯大人民抗日武裝,為八路軍的全面建設,建立了不朽的功勛。
1942年5月,日軍對太行抗日根據地發動大“掃蕩”。25日,左權在山西遼縣麻田附近指揮部隊掩護中共中央北方局和八路軍總部等機關突圍轉移,不幸犧牲,年僅37歲。
左權是八路軍在抗日戰場上犧牲的最高指揮員,延安和太行山根據地為其舉行追悼會。周恩來稱他為“足以為黨之模范”,朱德贊譽他是“中國軍事界不可多得的人才”。為紀念左權,晉冀魯豫邊區政府決定將其犧牲地遼縣改名為左權縣。
英雄不朽,光芒長存。左權鎮、左權路、左權紅軍小學……在左權將軍的家鄉醴陵,人們以各種方式寄托對左權的深情緬懷,傳承紅色基因、賡續紅色血脈。
羅炳輝:為人類的幸福而斗爭
這是羅炳輝像 新華社發
位于云南省昭通市彝良縣的羅炳輝將軍紀念館,每天吸引著大量參觀者。
“將軍的光輝事跡,讓每一位參觀者動容。近期,我們與四川古藺縣紅軍長征四渡赤水博物館、云南威信縣扎西會議紀念館聯合舉辦革命文物圖片展覽,激發人們傳承紅色基因、賡續紅色精神?!绷_炳輝將軍紀念館館長王科星介紹說。
羅炳輝,1897年出生在云南彝良一個貧苦農民家庭。1915年入滇軍當兵,作戰勇敢,從士兵升至營長,參加了討袁護國戰爭和北伐戰爭。因對軍中腐敗現象不滿和對舊制度的仇恨,他很快接受了進步思想,于1929年7月秘密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11月,他率部起義,參加中國工農紅軍,歷任團長、旅長、縱隊長、軍長等職。
在中央蘇區歷次反“圍剿”作戰中,他采取靈活機動的戰略戰術,指揮所部參加了龍岡、廣昌、蓮塘、黃陂、草臺崗等戰役戰斗,連戰連勝。在完成艱險任務中,智勇兼備,屢立戰功,曾獲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頒發的二等紅星獎章。
第五次反“圍剿”開始不久,他擔任紅9軍團軍團長,率部參加廣昌保衛戰,并護送北上抗日先遣隊出征過閩江。1934年10月率部參加長征,途中屢擔重任,掩護中央機關和紅軍主力北上,表現出高超的指揮藝術。中央軍委贊譽紅9軍團為“戰略輕騎”。
全面抗日戰爭初期,羅炳輝曾以八路軍副參謀長名義,在八路軍武漢辦事處從事統一戰線工作。1939年任新四軍第1支隊副司令員、第5支隊司令員,率部開辟皖東抗日根據地。1940年后任江北指揮部副指揮兼第5支隊司令員、第2師師長兼淮南軍區司令員等職,為鞏固和擴大淮南抗日根據地作出了重要貢獻。
解放戰爭時期,羅炳輝任新四軍第二副軍長兼山東軍區副司令員。雖身患重病,仍親臨前線部署作戰。1946年6月,羅炳輝突然病情惡化,不幸逝世。
羅炳輝用畢生的精力實現了自己的諾言:“人生最快慰的是真正勇敢地犧牲個人的一切利益,最熱誠努力地為民族獨立、自由解放而斗爭,尤其要為勞動大眾的解放和利益,以真理、正義、公道為人類的幸福而斗爭?!?br />
在羅炳輝將軍之子、上??谷哲娬髮W研究會會長羅新安心里,父親是他一生追尋和學習的榜樣。父親犧牲那年,他還不到3歲。隨著年齡漸長,羅新安開始主動去了解父親,并作為一生的事業來做;多年來,他一直四處尋訪父親的戰斗足跡。
羅炳輝將軍的英雄事跡,家鄉人民熟記于心,經常主動為外地參觀者擔任義務講解員,介紹將軍的故事,表達心中的尊崇和自豪。
5月17日,彝良縣民族中學開展了“將軍精神閃光輝 紅色沃土譜新篇”主題教育活動。高一學生牛思思對記者說:“從小就聽到將軍的英雄事跡,現在更加深了對將軍的了解。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我們要刻苦學習,將來為祖國作出應有的貢獻?!?/span>
彭雪楓:南征北戰 以身殉國
這是彭雪楓像 新華社發
“我們一定發揚彭雪楓將軍的革命精神,一心向黨、發奮學習,長大后成為祖國的棟梁之材!”日前,在河南省鎮平縣彭雪楓紀念館,一群前來參觀的中學生面向彭雪楓將軍像,莊嚴宣誓。
出生入死,南征北戰、智勇雙全,戰功卓著、以身殉國……紀念館內,一個個感人故事、一幅幅珍貴圖片,記錄著“共產黨人的好榜樣”彭雪楓將軍光輝的一生。
彭雪楓,1907年生于河南省鎮平縣。大革命時期,在黨的影響教育下,他接受了馬列主義。1925年6月,彭雪楓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26年9月,由共青團員轉為共產黨員;1930年5月被派到蘇區,先后任江西省軍區政委、紅軍大學政委等職。
1932年9月上旬,紅三軍團師長郭炳生企圖挾所屬第五團叛變投敵。時任師政委的彭雪楓僅帶隨行武裝潛行北上追了5天,將全體指戰員帶回來與主力會合,被中央軍委授予“紅星獎章”。
1934年,中央紅軍第五次反“圍剿”失敗,被迫進行戰略轉移。彭雪楓調任中革軍委第一局(作戰局)局長,協助朱德、周恩來等進行軍事指揮。
在中央紅軍一渡赤水中,彭雪楓派出掩護部隊,掩護中央縱隊過河;二渡赤水時,他率領縮編后的紅十三團,與兄弟部隊一起,在二郎灘背水作戰,為中央紅軍二渡赤水創造了條件。
攻打婁山關時,彭雪楓率領紅十三團擔任正面主攻任務,與兄弟部隊一起取得戰斗勝利,極大地鼓舞了全軍士氣。之后,又率部向遵義方向猛追,與兄弟部隊全殲守軍,重占遵義。后來,他在彭德懷等率領下占領老鴉山,取得了遵義戰役的勝利。
1936年9月,毛澤東親點彭雪楓擔任“特使”,力促國共合作,“逼蔣抗日”,為我黨爭取在戰略大環境中的有利局勢。1936年11月,他第二次接受毛澤東重托,與閻錫山進行談判,表達了聯合抗日的真誠愿望。
西安事變爆發后,彭雪楓向閻錫山轉達中共中央與毛澤東的抗戰主張,促使其態度從反對到中立,再從中立轉到“共維大局”的立場上來,為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為國共兩黨以及其他各勢力的聯合抗戰做出了卓越貢獻。
1937年盧溝橋事變爆發后,彭雪楓被任命為八路軍總部參謀處少將參謀處長兼八路軍駐晉辦事處主任,為八路軍后來開赴抗日最前線鋪平道路。
1938年1月下旬,彭雪楓再次肩負毛澤東賦予的“開展豫西敵后游擊戰”的新使命,走上了運籌中原抗戰的第一線。1939年2月,在開辟豫皖蘇邊抗日敵后根據地的戰略決策下,彭雪楓率領部隊挺進敵后,取得一次次勝利。
1944年8月,彭雪楓執行中央向河南敵后進軍的指示,指揮所部進行西進戰役。盤踞在河南夏邑東八里莊的敵人負隅頑抗,彭雪楓親自指揮戰斗,不幸被流彈擊中,壯烈殉國,時年37歲。
彭雪楓同志英勇捐軀的噩耗傳到延安,整個延安城沉浸在極度悲痛之中。
1984年,是彭雪楓殉國40周年,將軍的家鄉——河南省鎮平縣修建了彭雪楓紀念館。如今,前來紀念館參觀的人們絡繹不絕,日均接待量達3500人。